ac米兰的体育
  • 区教委
  • 区科技局
  • 区经济信息委
  • 区民政局
  • 区司法局
  • 区财政局
  • 区人力社保局
  • 区生态环境局
  • 区住房城乡建委
  • 区城市管理局
  • 区交通运输委
  • 区农业农村委
  • 区商务委
  • 区文化旅游委
  • 区卫生健康委
  •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
  • 区应急管理局
  • 区审计局
  • 区国资委
  • 区统计局
  • 区医保局
  • 区机关事务局
  • 区信访办
  • 区大数据发展局
  • 区国防动员办
  • 区公安分局
  • 派出机构
    街镇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>走进沙区>文化旅游>文化名人
    胡庶华
    发布日期:2023-05-16
    字体:【 默认 超大 |

    胡庶华(1886—1968),字春藻,湖南攸县人。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、冶金专家。1911年京师译学馆德文班肄业,1913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,专习冶金工程,1920年获铁冶金博士学位。1922年回国,历任同济大学、湖南大学、重庆大学、西北大学等校校长,著有《铁冶金学》《冶金工程》《国防与工业》《中国战时资源问题》和《钢铁工业》等教材和专著,为我国冶金工程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。1932年7月,在国民政府实业部、交通部、铁道部的支持下,胡庶华以同济大学校长、中国工程师学会董事的身份率领由国内实业界、新闻界、教育界人士组成的“西北考察团”,赴西北考察。1934年5月,率领中国工程师学会考察四川的地理、经济、交通以及文化教育,并于是年10月完成考察团报告总论,提出“将来重工业所在,以四川为最适宜之地点,且以天时地利两擅优胜之故,可为将来复兴整个中华民族之根据地”。

    1935年,受四川善后督办、重庆大学首任校长刘湘之邀,他出任重庆大学校长。期间,致力于扩大重庆大学办学规模,优化院系设置,发起成立重庆大学抗敌后援会,并任重庆市抗敌后援会指导员。1936年12月,胡庶华在《重大校刊》第四期上公开发表《理想中的重庆市文化区》一文,率先提出在沙坪坝设立“重庆市文化区”的设想,是沙磁文化区的首倡者和主要创建者之一。

    1938年6月,胡庶华辞去重庆大学校长职务,离开沙坪坝。2000年,中共米兰国际网上娱乐委、米兰国际网上娱乐人民政府在沙坪坝历史文化名人广场为其塑像。2009年,米兰国际网上娱乐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并内部出版《胡庶华论著选编(1934—1939)》。

    Baidu
    ac米兰官方app下载